设为威尼斯5139手机版 | 加入收藏
在线调查 感谢您的参与
您经常食用黑森食品吗?
  • 经常每天都要食用
  • 大概每周食用一次
  • 偶尔食用
  • 从未食用过
位置 | 威尼斯5139手机版 — 森工动态
柴河:生态文化“点绿成金”
作者: 来源: 2014-07-23(已经被浏览3733次)



  柴河林业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建局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以“做优生态,做强产业,做特林业,做实民生”为内容,走出了具有林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旅游产业是柴河局生态文化的核心产业,为了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柴河局深入挖掘森林文化、抗联文化、狩猎文化、宗教文化、冰雪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旅游产业与新型林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红色威虎山、绿色威虎山、发展威虎山、富裕威虎山。

  森林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周边和沿湖沿路林场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为林区人致富创造了条件,让林区人不出山也能就业,不砍树也能致富,打造出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和城镇化于一体发展的黄金产业带。如今,柴河局家庭旅馆已达155家,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已成为林场的特色主导产业,成为林场职工家属手中的“金饭碗”。

  在许多人眼里,山核桃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但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林园区内的百创山核桃工艺品有限公司,那些不太招人喜欢的“麻脸”山核桃皮,经过磨光、拼接、细雕等工艺,被加工成一件件精巧美丽、玲珑剔透、颇具收藏价值的工艺

  品,深受国外及南方众多消费者的追捧。公司刘经理介绍说:“工厂正针对柴河九寨景区游客需求,设计制作一些小的摆件、挂件,让核桃工艺品成为柴河的旅游文化标志。”

  核桃皮做成了工艺品,核桃仁则做成了山核桃饮品,以前,每到秋天,满山的山核桃,没人捡没人要,现在却成了抢手货,红松籽、山核桃、榛子等坚果仁用来做饮品,外壳做工艺品、活性炭,就业的不仅仅是公司内的360人,山上的3800多户人,间接实现了就业增收。2012年,柴河林业局的绿色食品加工项目被黑龙江省列为重点推进项目,柴河林业局投入资金1.07亿元对原有威虎山饮品公司进行扩建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研发高端产品,研制开发坚果加工为主的山副产品、农副产品、北药系列产品,68个产品品种涵盖了饮品、保健品、农产品、山副产品、北药五大系列。松仁系列饮品,已走入人民大会堂,这个来自红松故乡的生态健康饮料,如今在北京等大城市,已成为百姓的抢购对象,林业人自主研发的商品变成了紧俏货。

  柴河局已成为森工坚果产业第一局,形成了林农、林副、林牧、水产养殖等10个绿色特色龙头产业,带动了沿湖、沿路、林缘、庭院“四条经济带”和坚果林、食用菌、山野菜、无公害大豆、林禽、林畜、北药、渔业“八大绿色特色种养基地”的规模

  发展,林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走进柴河林业局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厅内涌动着创业的激情,几十名社区妇女正围坐在一起,学习一种叫做“串珠”的手工制作。只见各色的彩珠在她们灵巧的手中翻飞,一会儿功夫一个精美的花篮便呈现在人们眼前。传授“串珠”技术的创业带头人孙亚茹准备多培训一些女工,将生产出的手工艺产品推向市场,在“柴河九寨”景区销售,

  带动更多的林区妇女就业增收。根雕、木雕、石膏浅浮雕、树皮画、手工串珠和坐垫编织、剪纸、刻纸、丝带绣、十字绣、布艺画、纸工、工艺画等体现民俗、民风、民族文化的民间手工艺品制销售已成为林区职工致富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随着国家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和林区产业转型步伐的加快,柴河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生态兴局、环境优先,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

  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低碳环保持续发展之路,整合森林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托举起“点绿成金”的梦想。



上一篇:绥棱:闯出一个新世界
下一篇:中国森林认证委员会调研组赴森工考察调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