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威尼斯5139手机版 | 加入收藏
在线调查 感谢您的参与
您经常食用黑森食品吗?
  • 经常每天都要食用
  • 大概每周食用一次
  • 偶尔食用
  • 从未食用过
位置 | 威尼斯5139手机版 — 黑森要闻
做森工科技工作的领路人
作者: 来源: 2014-12-26(已经被浏览3733次)



第五届黑河中俄林业生态建设学术论坛

记者 马禹哲
作为龙江森工的科技研发中心,省林业科学院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为森工这棵大树不断输入新鲜血液,让它枝繁叶茂,吐故纳新。
2014年,是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第一年,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何为一个习惯了原字号的大型国企重新输血?想要改变几十年的发展模式,重新起航并非易事。
省林科院主动请缨,担当起了用科技支撑森工转型发展的重任。省林科院多次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的内容都是一个:把围绕森工经济转型发展放在第一位,把科技进步作为森工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林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提供及时、实用、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技术服务,为全省森工林业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引领能力。
林科院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了国家林业局东北食用菌(黑木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门对黑木耳产业工程进行剖析研究,重点解决黑木耳优良菌株选育、高效标准化培育示范、产品精深加工等问题。
 
经过不断努力,林科院逐步争取到了国家公益类重大专项、省重大专项、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推广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的资金支持,还与亚布力林业局、方正林业局、海林北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企业联合组成了攻关团队,开展优质单片黑木耳良种选育推广、黑木耳立体挂袋式标准化培育示范及黑木耳多糖、蛋白等提取物的精深加工等多方面攻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全省森工黑木耳产业优质、持续、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技术的强大支撑,林科院特产所与亚布力宝山林场合作搞了创新,在原来基础上,黑木耳产量增加了,利润又增加好几毛钱。
过去,森工各林业局在木材加工利用方面一直琢磨大木头,大林份,森工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面临的现状是小径材和枝桠材,林业局瞅着这东西很多,但是怎么用?枝桠材都说粉碎了生产锯末就行了,但是实际操作粉碎后一算成本,比买的还贵,林科院的专家到现场后发现,成本高划不来,老百姓不接受。
 
省林科院苗木栽植
 
林科院开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抓好木材高效利用和清林剩余物、非木质替代新材料上。
他们有针对性的探索出一系列新技术:研制小径材木屑机,加工利用森林抚育作业产生的清林剩余物;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黑木耳原料,包括稻草、玉米芯、豆秸、豆皮等;把木材加工的废弃物二次利用,包括阔叶和针叶刨花、锯木屑等。目前,这些设备和技术均已通过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部分黑木耳组合原料已可以替代60-80%的木屑,黑木耳产量和全部采用木屑方法基本持平,大大帮助解决了令菌农头疼的原料问题。
“我们要把长远的东西做好,把研究思路靠前,若干年后看到效益,不能国家要用的时候你没有。”林科院科技处处长于文喜说。
为了能让森工落叶松后继有林,林科院在江山娇林场和林口林业局开展了杂种落叶松高世代良种生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把省林科院老专家周显昌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培育出的生长量高于正常落叶松50%以上的杂种落叶松新品种,在省林科院江山娇林场和林口林业局大面积建设落叶松种子园和子代林,如今这片倾注了林科院几代人心血的400多公顷落叶松林正生长的郁郁葱葱。   
为了提高森林质量,林科院专家还开展了强化林木遗传育种与品种改良技术研究,重点改造低产低效林,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森林质量。未来,还将加速林木种苗科技研发团队建设,着手实施林木优良种苗科技攻关,在优良珍贵阔叶树种、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传统用材林树种、名特优经济林树种、林木花卉新品种等方面开展良种选育、采种(穗)园建设、工厂化快繁育苗技术、种子加工储藏技术,并建立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
   有了科研项目做引导,林科院认为不但要提供技术、产品,还要提供理念,把政策变成技术。近几年,森工的黒蜂产业发展的红红火火,迎春林业局的黒蜂产品已经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市场做大的同时,如何防止产品造假?如何规范化管理?如何提档升级?一连串的问题让林科院提前为迎春林业局开始“操心”。
林科院森环所、野生动物研究所与他们合作进行了黑龙江黑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系统研究项目研究,利用科技支撑帮助产品溯源化,搭建电子服务平台。同时,又引入森林认证机制,提前帮助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有了科研人员的超前理念,再去指导林业局,企业的效益显著提高。
与迎春林业局的合作,使各局为科技服务林区产业升级,找到了新路径。很多林业局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还在卖原产品?如何把小微企业做实做大?怎样实现质的飞越?林科院也深刻意识到,科研部门不能以项目论项目,以技术论技术,还要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平台。
每一项新技术的研究,看似高深莫测,落到地上就是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林科院多次开展活动,把服务“送上门”,使科研成果更加“接地气”。
在兴隆林业局,专家们带去了松杉灵芝项目,职工不仅惊呼“连这都可以种”,当得知能产生很大的价值后,纷纷感谢专家的指导,听完受益匪浅。由于气温过高,方正林业局很多种食用菌的职工面临着巨大损失,林科院的科研人员立刻赶赴现场,为职工讲解实用技术,帮助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通过开展讲座,使职工受益匪浅,每次专家讲课后都会留下联系方式,与职工密切互动。
林科院木工所在松江胶合板厂挂牌成立了示范基地,由一般性的科企服务关系,变成产、学、研一体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两家定期坐在一起,分析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目前两家合作突破了网状栅格芯轻体人造板制造关键技术,双方合作前景越来越好。
有了具体实实在在的项目,林科院通过一次次科研合作把事儿做实了,林业局尝到了甜头,科研人员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现在科研团队正逐渐帮助林业局把国外的技术“输送”进来。森林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战延文专家把国外的单轨运输车经过改造引入国内,已经在穆棱林业局取得成功,这个项目在我们森工林区今后的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应用非常广泛。
如今,林科院的科研项目不仅“高精尖”,而且更加“高大上”。做为黑龙江省重点支持的10个科研院所,他们凭借“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结构定向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成为全国在该领域取得这个项目为数不多的省属科研院所。
 
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研制的单轨车
 
省内的重大专项基金也频频落户林科院,他们组织发起了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联盟,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起来,把森工的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近两年林科院注重科研发展和科技创新,准确把握国家林业科技发展的导向、重点、节奏,时刻研究国家生态林业需求什么,职工产业发展想做什么,今年取得二项国家重点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填补了近二十年以来的科研空白。
林科院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全院把科研作为中心工作,把促进森工经济转型放在第一位,更得益于在科技服务中上层次,既要“顶天”,上大项目,又要“立地”,与林业局亲密对接,并且在科技服务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时刻引领森工科技工作发展的脚步。目前,全院正在落实全省森工转型发展研讨会暨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制定黑龙江省林科院科技支撑森工产业转型行动方案。
一项项科技成果就像一滴滴甘露,滋润着森工这片土地。林科院的专家们在欣喜之余其实也倍感压力。于文喜说:“现在我们感觉负担很重,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为林业局服务的立足点也越来越高。明年还要继续为企业服务搭建平台,考虑怎么把以前的东西吸纳进来,总结好,把森工的项目结合在一起做大做实,这越来越重要。”


上一篇:夯实“五大营林基地”建设绿色产业“新字号”
下一篇:【黑龙江日报】——山河屯复合林区经济现“核聚效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