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威尼斯5139手机版 — 黑森要闻
绥阳:做精“黑色”文章铺就“金色”大道
“早就听说绥阳林业局的黑木耳特别好,在转型发展中林业局扶持职工把黑木耳产业做得有声有色。但没想到会做得这么大,这么精,真是不虚此行。”前些日子,不约而同来绥阳林业局采访的黑龙江电视台、香港商报等几家媒体记者激动地说。
说起黑木耳,那可是绥阳局职工群众的骄傲,特别是这几年,形成了“绥阳局木耳卖全国、走世界”的良好态势不说, 2011年以其质感好、品相佳、纯绿色、营养丰富走上人民大会堂国宴的餐桌。
如果说黑木耳是绥阳人的杰作,那么从局领导的“谋篇布局”到干部职工的“字句斟酌”,都体现着绥阳人的智慧、胆量、执着和与时俱进的气魄。
“稳量、提质、增效”,“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绥阳品牌”,“走集约化、工厂化、链条化、立体化、生态化、科学化发展之路”。按照总局“四八四三”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绥阳局结合局情精心做起了“黑木耳”这篇文章,引领业界“潮流”。从春摆夏采到春耳秋管,从大朵木耳到小孔培育,从大地栽培到棚室吊袋,从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到精深制作的大公司,从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到生物质燃料科技示范场的建立,从木耳出售的简单交易到“一所一店”的网上销售,一路走来,一路欢歌,职工群众的家庭收入也一路飙升。如今,全局生产黑木耳总量达1.7亿袋,山上场所从事黑木耳产业人员达1.3万人,创产值5.1亿元,利润3.1亿元,仅黑木耳一项实现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转型发展前途广阔,致富步伐永不停歇。2012年以来,绥阳局改革创新的吊袋木耳生产模式以其“节水、节地、节约用电;省工、省力、省材料、省钱;提高了木耳品质,提前进入市场销售,提高了收益;绿色环保,吃着放心;温度湿度可控,不靠天吃饭,不用担心”等诸多优势在森工林区掀起了黑木耳管理方式的新变革。
菌包生产工厂化是绥阳局干部职工的又一创新。针对过去木耳菌包生产量大、劳力紧缺,小菌锅多污染严重、能源消耗也大,技术参差不齐影响菌包成活率等种种问题,近两年来,林业局本着“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研发技术,规模生产,生态发展”的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在山上山下扶持建设大型菌包厂12个。空气质量改善了,劳动力解放了,工作效率高了,菌包质量也上去了,职工群众腰包鼓了,经济发展了,真是一举多得,让人拍案叫好。
令人叫好的还有菌包生产锯末替代原料的研发。今年4月1日龙江森工林区商品性木材的停伐,给以锯末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尽管绥阳局借助于绥芬河、东宁两个口岸的优势,锯末原料有不少来自俄罗斯,但仍会有所冲击。勇立潮头不怕难,朴实的绥林人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精神。从去年冬天开始,林业局就未雨绸缪,着手研发锯末替代原料,并派专门人员、投入专门的资金用灌木屑、玉米芯、稻壳、豆秸等进行多种探索性的实验。实验成功后,将为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绥阳局为了谱写“黑木耳”这部“鸿篇巨著”,没少下功夫。政策上倾斜一点,资金上帮扶一点,场地上支持一点,原料上解决一点,技术上指导一点,就是这一点一点的扶持,点点滴滴的积累,让祖祖辈辈靠木头生存的绥林儿女在放下油锯和斧头后日子仍能过得富足。秋天备原料,冬天做菌包,春天忙摆袋儿,夏天喜采收,在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一年四季,绥林人在辛劳中高唱黑木耳生产的欢歌。
茶乡有茶艺,耳乡也有耳艺。现在正值黑木耳的采收期,为了让黑木耳能卖上好价钱,聪明的绥林人又在晾晒上动起了脑筋。“黑木耳,金疙瘩,苦点儿累点儿不算啥!”许多菌户不闲费时费事,在林业局的支持下建起双层晾晒架,从采摘到晾晒都精细化,晒出的木耳竟如茶叶般精致,口感还好,刚一上市,就卖出了一市斤五六十的好价钱,高时可达一百元左右。
小小黑木耳已经成了绥阳局闪亮的“名片”,承载着绥林人的梦想。让黑木耳大放异彩,将黑木耳“文章”做到天下、走进国际,是绥林人更大的金色梦想。(韩智华)
上一篇:柴河林业局:松仁露等6种饮品通过中国森林认证
下一篇:建兴经营所:打特色牌走致富路